近期,深圳市多個環衛項目發布提前解約公告,引起業內關注。
2月15日,深圳市光明區玉塘街道玉律、長圳、紅星社區環衛綜合管養服務項目合同終止(提前解除合同)前征求意見,涉及合同金額3249萬元。
2月15日,深圳市光明區玉塘街道田寮社區環衛綜合管養服務項目合同終止(提前解除合同)前征求意見,涉及合同金額2208萬元。
2月15日,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清掃清運及轉運站管理服務項目合同終止(提前解除合同)前征求意見,5個標段涉及合同金額1.45億元。
上述環衛合同終止(提前解除)理由只有一個:為“城市大管家”項目“讓路”。因為上述項目所在街道即將推行“城市大管家”模式。
形勢比人強!隨著“城市大管家”的橫空出世,局部地區的環衛公司已經成為“過渡性”存在,面對城市服務新業態“降維打擊”的無助感,不免令人唏噓。
其實不止深圳市。
經過近年來的試點探索,“城市大管家”模式在廣東省已呈星火燎原之勢!珠海市(全域)、深圳市(全域)、廣州市(18個鎮街全域服務治理試點)、佛山市(順德區)、中山市、汕頭市(潮南區)陸續加入“城市大管家”陣營,并且深圳、珠海、中山、佛山、廣州五城已出現“連片化”發展趨勢。
放眼全國,“城市大管家”模式宛如“后浪”奔涌,勢不可擋。環境司南《2022年度環衛市場化發展報告》統計數據顯示,2019-2022年,4年來全國共開標217個城市大管家項目,成交年化總額突破100億元。覆蓋范圍拓展至14省、25市、57區縣。
39年前,環衛市場化改革發端深圳。自1984年全國第一家環衛企業誕生之日起,39年來,以深圳模式為代表的環衛市場化運作模式勢如燎原、席卷全國。
今天,深圳市在總結三十余年環衛市場化成功經驗基礎上,順應新時代“城市精細化管理”新形勢,創造性的探索出以“城市大管家”為代表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新模式,再立改革潮頭。
“城市大管家”一經誕生,短短兩三年時間,從深圳到珠三角,再到14個省份,以遠遠快于初期環衛市場化的推廣速度,迅速走向全國。
由此可見,“城市大管家”的勢不可擋,亦如39年前的環衛市場化,一經誕生,便注定了必將以不可逆的方式狂飆。
(原文鏈接:形勢比人強!近期多個環衛項目提前解約,“城市大管家”模式勢不可擋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