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市城管局近日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環境衛生指數測評結果顯示,排名前三的區分別是福田區、羅湖區、鹽田區,排名后三的區分別是龍華區、南山區、坪山區。全市74個街道中,有72個街道的環境衛生指數達85分以上。
其中,龍崗區進步明顯,三季度排名提升至第五,多個街道成功逆襲,排名飆升,實現歷史性突破。
一、引入“城市大管家”模式,多個街道排名實現“三級跳”
據悉,截至目前,龍崗區11個街道有9個引入“城市管家”。
其中,龍崗街道創新實施城市管理“街區制”,整合市政、環衛、執法力量下沉社區,與“城市管家”有機結合,形成街長包干統籌、街區組長負責、城管及行業部門監管、管家企業服務的“聯動共治”機制,搭建以街區為最小單元的網格化管理組織運行架構,充分調動社區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力軍作用,把城市管理服務落實到“最后一米”。
龍崗街道:全市排名提高41個名次
運作模式:城市大管家
進場時間:2022年3月
環衛指數排名“三級跳”:2021年度全市排名第64名;2022年二季度全市排名第60名;2022年三季度全市排名第23名。
平湖街道:全市排名提高33個名次
運作模式:城市大管家
進場時間:2022年3月
環衛指數排名“三級跳”:2021年度全市排名第73名;2022年二季度全市排名第56名;2022年三季度全市排名第40名。
坪地街道:全市排名提高32個名次
運作模式:城市大管家
進場時間:2022年4月
環衛指數排名“三級跳”:2021年度全市排名第59名;2022年二季度全市排名第54名;2022年三季度全市排名第27名。
坂田街道:全市排名提高28個名次
運作模式:城市大管家
進場時間:2021年12月
環衛指數排名“三級跳”:2021年度全市排名第46名;2022年二季度全市排名第26名;2022年三季度全市排名第18名。
二、積極響應住建部“一網統管”,實現街道運行管理“一網統管”
住建部今年3月份印發《關于全面加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的通知》,通知明確:2025年基本完善城市運行管理“一網統管”,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。
今年9月份,深圳市城管局印發《城市運管服平臺深圳市環境衛生信息化系統規范(試行)》的通知,要求各區各單位深入推進環境衛生管理信息化、智能化和實現環衛行業“一網統管”。
深入城市最小單元的智慧化“街區制管理”,正是以城市網格化管理為基礎,運用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,實現街道運行管理“一網統管”。
1122位環衛人員、120輛作業車輛、990個AI智能攝像頭......在龍崗街道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大屏上,人員管理、車輛管理、場所管理、環評監管等多個功能模塊一目了然,一張鮮活的街道“智慧化城市管家地圖”躍然于屏幕上。
以龍崗街道為例。龍崗街道在深圳市首先推行“街區制+智慧化城市管理”,將作業質量監管由“人盯人”升級至“AI識別”,通過視頻“啄出”作業人員、作業車輛、作業質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,形成“自動抓拍—自動分撥—處置反饋”的監管全鏈條,為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具有開創性的“龍崗經驗”。
三、首創“街區制+智慧化城市管理”,把城市管理服務落實到“最后一米”
把城市管理和服務落實到“最后一米”、“最后一人”的背后,是龍崗街道從問題源頭破解“誰來管”、“管什么”、“怎么管”的治理困境。
龍崗街道搭建“一心五部七站三十二街區”四級管理架構——“一心”即設立“城市管理中心”,統籌開展街區制管理工作,“五部”即將執法、城管、市政管理中心三個部門整合為5個職能部門,共同指導7個社區城管工作站運行,按照“面積約1平方公里、問題處置路程不超10分鐘”原則劃分32個街區,將常見問題分類分級為“九大類問題清單”和六種對應解決路徑,由各級“街長”每周行走責任區域查找問題、立行立改,做到“小事不出街區、一般事務不出社區”。
通過完善街區制架構,聯動城市管家合力,將各方力量“化散為整”,有效破解多頭負責、碎片化監管效率低等短板,為市容頑疾開出“整治良方”(注:寶龍街道三季度排名從61升至32)
(文章原標題:深圳龍崗憑啥打贏“環衛指數排名”逆襲戰?)